您现在的位置: 部门首页>>科技创新>>科普知识>>正文

【科普】为什么广告里的疏通剂这么神奇,家里的管道还是堵?


家庭日常中,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突然停水、停电或家中管道出现堵塞。面对那些溢出、散发着异味的马桶或洗手池,我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,虽然心里恨不得亲自动手清理,却又难以下手。


正是这种迫切的需求催生了市场,如今,各种管道疏通剂的广告铺天盖地,无论是电视、网络直播还是短视频平台,随处可见它们展示的神奇功效。然而,这些疏通剂真的能像广告中那样迅速解决问题吗?

实际上,当你亲自使用这些疏通剂时,你会发现它们的效果远没有广告中展示的那么迅速和神奇。虽然这些产品确实具有一定的功效,但广告中的效果往往被夸大了。这些被标榜为具有“魔法”效果的疏通剂,其实并没有太多神秘之处,它们之所以能发挥作用,主要 归功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钠成分


疏通剂的工作原理


氢氧化钠,作为一种强碱性物质, 我们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就已经学习到它能够与油脂、毛发等物质(主要由蛋白质构成)发生 水解反应 ,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,进而帮助溶解管道中的固体堵塞物。 如果环境温度稍微升高,这种水解反应的效果会更加显著。


当氢氧化钠以粉末形态遇到水时,它会迅速溶解并释放出大量热量,这一过程有助于加速污垢的分解。一些商家为了增强效果,会在粉末中加入铝粉,这种金属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氢气,能够在管道内形成推动力,帮助松动并清除堵塞物。因此,在使用管道清洁剂时,必须注意管道的材质,避免在铝制或橡胶管道中使用,以免造成损害。



此外,管道疏通剂中通常还会包含 表面活性剂 次氯酸盐 表面活性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,无论是化妆品、香皂还是清洁剂,它们的成分列表中都能找到。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八烷基硫酸钠、硬脂酸钠等。这些物质具有亲水和亲油的特性, 能够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,使油脂乳化成小液滴,更容易溶于水,类似于洗涤剂的作用,有助于清洁油污。


次氯酸盐 ,如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, 通常在水处理中作为净水剂、杀菌剂和消毒剂使用。 由于它们本身具有危险性,使用时必须小心,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或进入眼睛。

广告中的“魔法”效果


在广告中,疏通剂常常以夸张的方式展示其效果。这些广告使用了一些拍摄和编辑技巧,使得疏通过程看起来既快速又高效,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。

首先,广告中的示范通常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,管道内的堵塞物种类单一,且位置易于疏通。而现实生活中,管道堵塞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,如食物残渣、头发、肥皂泡沫、油脂沉积物等。

不同类型的堵塞物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,而单一的疏通剂往往难以应对复杂的情况;再者,广告中疏通剂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,但实际上,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。 尤其是当堵塞物体积较大、堵塞位置较深时,疏通剂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。 如果在疏通剂完全生效之前冲洗管道,反而可能导致堵塞物被压得更紧。



另外, 疏通剂的有效性还取决于使用剂量和方法 。广告中往往使用大量的疏通剂,且确保其充分接触堵塞物。然而,许多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可能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疏通剂生效,或者未能准确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,导致效果不佳。

别再浪费白醋和小苏打


在众多分享生活小窍门的网络论坛和视频平台上,人们经常推荐一种看似神奇的组合——白醋和小苏打,它们被描述为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清洁效果。然而,如果这种组合真的如此有效,为什么市场上没有商家将其作为套装产品推出呢?毕竟,与白醋相比,氢氧化钠等清洁剂不仅价格更高,而且在使用上也存在更大的安全风险。
小苏打(碳酸氢钠)和白醋(一种含有 4%至 5%乙酸的溶液)都是我们厨房中的常见物品,一个呈碱性,一个呈酸性。这时候,如果化学老师在场,他可能会问:将它们混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?没错,这道送分题的答案就是 复分解反应 。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,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乙酸钠。 虽然可以看到气泡产生,但这种反应实际上并没有清洁作用。


实际上,当小苏打和白醋单独使用时,它们各自都有一定的用途。小苏打的水溶液具有碱性, 热的小苏打溶液能够帮助分解油脂,去除油污 ,你可以用它来清洁炉灶或煮沸抹布。至于白醋, 它的作用类似于一种温和的清洁剂,能够溶解碳酸盐类污渍。 但是, 如果你需要去除顽固的污渍,柠檬酸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 柠檬酸不仅清洁效果更佳,而且没有刺鼻的气味。为什么不将白醋保留下来用于烹饪,享受它带来的美味呢?


关闭